诸葛测字在选字环节有明确规范,要求求测者随心书写且中途不得更换,数字、符号类字符被严格排除在外。书写过程中强调字形完整,“愛”字需清晰呈现中间“心”部,“門”字左右竖笔需连贯无缺,认为残缺笔画会导致天机传递断裂,影响解读准确性。普通测字对选字限制宽松,求测者可多次更换书写内容,残笔字、半个“吉”字或“喜”字,甚至无明确字形的墨团,都可作为解读对象,不刻意追求字形的完整性。
笔画计数是诸葛测字的核心操作环节,遵循固定演算逻辑。单个汉字笔画数若超过十,则减去十取余数;若组合计算后数值超过三百八十四,需反复递减直至落入该范围,以此匹配对应的诗签。如“雲”字十二画取余数二,“夢”字十三画取余数三,二者组合得出二百三十八的数值,进而对应特定谶语。普通测字不依赖此类标准化计数方式,解读时多关注笔画形态特征,如“串”字竖笔是否贯通、笔画倾斜角度,或“一”字在书写时的长短、粗细,通过直观观察笔画细节关联吉凶,无固定数值演算流程。
诸葛测字的解读以预设诗签为根本依据,诗签文本构成解读的核心框架。在具体应用中,需将汉字的偏旁、结构特征与诗签内容相互印证,如“雨”“露”“苗”等带草头的汉字,需结合涉及渔获的诗签文本,才能推导得出丰年的解读结论,脱离诗签体系的单独字形分析不被认可。普通测字无固定文本依托,解读逻辑围绕五行生克与八卦象征展开,依据即时关联判断。“凶”字因火部偏斜,可结合五行中火主急险的属性断为灾祸;“水”部汉字在求测行船事宜时,会强化水主流动的象征,直接关联航行顺逆,无需依赖预设文本。
面对不同类型的问事需求,诸葛测字的适配弹性受限于诗签体系。虽能应对农收、行船等常见问事,如“苗”字可关联农事收成、“波”字可涉及行船安危,但所有解读都需在三百八十四首诗签的范围内寻找对应,无法突破该框架生成超出诗签内容的判断。普通测字的适配性更具灵活性,解读可根据问事者的身份、问事场景动态调整。遇到涉及身份判断的情况,可从“朝”字的结构特征识别御笔痕迹;结合求测者白衣着装,能从“一”字拆解出“土上一横为壬,壬为阳水之尊”的逻辑,断为贵人来访,无需受固定文本约束。
诸葛测字在解读过程中,需将字形分析、笔画计数与诗签文本三者形成闭环,任一环节缺失都视为解读不完整。普通测字更侧重解读与问事的即时关联,五行、八卦理论的应用随具体情境变化,可根据求测者语气、神色调整对字形的解读角度,无需严格遵循固定流程,更依赖对当下信息的整合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