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壬起课需先确定当月月将,依节气划分,如雨水后用亥将登明,春分后用戌将河魁,再将月将加在占时地支上,转动天盘使月将与占时重合,形成天地盘的固定对应。地盘为永恒不变的十二地支方位,子北午南卯东酉西,天盘则随月将与占时的变化呈现动态排布,这一步是构建四课三传的基础框架。
取四课时先从日干入手,日干代表所占之人与主动方,需根据日干寄宫规则确定其在地盘的对应位置,甲寄寅、乙寄辰、丙寄巳、丁寄未、戊寄巳、己寄未、庚寄申、辛寄酉、壬寄亥、癸寄丑,找到日干寄宫地支后,对应天盘上的地支即为干上神,干上神的地盘地支所对应的天盘地支则为干阴,构成四课中的前两课。再以日支为客体,代表所占之事与被动方,直接取日支在地盘位置对应的天盘地支作为支上神,支上神的地盘地支对应的天盘地支为支阴,形成后两课,四课按“干上、干阴、支上、支阴”的顺序排列,构成人事与时空互动的初始格局。
三传的推导需遵循九宗门规则,从四课中寻找初传,再依初传推中传,中传推末传。贼克法是最基础的起传方式,四课中若有克日干或日支的地支,称为“贼”,被克者为“受克”,先取克日干之神为初传,若无则取克日支之神,若四课中无克则需用其他方法。比用法适用于四课中出现多组克神的情况,需区分克神与日干的阴阳属性,阳日干取阳克神,阴日干取阴克神,同属性的克神即为初传,确保主客能量的对应性。
涉害法针对克神在地盘上“涉害”深浅不同的情况,当多组克神与日干阴阳属性相同时,需观察克神在地盘所经过的地支数量,从克神出发,顺数至日干寄宫或日支位置,经过地支多、受克害深的克神优先作为初传。若涉害程度相同,再看克神是否临四孟位(寅申巳亥),孟位为气之始,优先取孟位之克神;若仍相同,则取地盘上位置更靠后的克神,通过层层筛选确定初传,这种方法更注重能量作用的累积效应。
遥克法在四课无克时使用,分“蒿矢”与“弹射”两类,日干克天盘上的地支为“弹射”,天盘地支克日干为“蒿矢”,取距离日干最近的遥克地支为初传,体现虽无直接相克却有间接影响的能量关系。昴星法则针对四课全阴或全阳的特殊格局,阳日从酉位起算,阴日从卯位起算,顺数至日干寄宫位置,取该地支对应的天盘地支为初传,中传取初传的地盘地支,末传取日干寄宫,适应极端格局下的能量流转规律。
初传确定后,中传为初传在地盘位置对应的天盘地支,末传为中传在地盘位置对应的天盘地支,形成“初传为发端、中传为过程、末传为结果”的三传链条。不同起课方法的核心差异在于对四课中能量克制关系的解读角度,贼克法重直接克制,比用法重阴阳对应,涉害法重能量累积,遥克法重间接影响,昴星法重极端格局调整,均需结合天地盘气场与干支五行旺衰,才能准确推导事件发展的脉络。
不同起课方法的选择,本质是对课局中能量关系的精准捕捉,无绝对优劣之分,需根据四课的具体组合灵活运用。如初传为吉神且得旺气,中传生初传、末传生中传,多主事情顺遂;若初传为凶神且无制化,中传克初传、末传克中传,则需警惕阻碍与变数,始终以天地人三才的能量互动为核心,才能从三传的流转中读取人事变化的趋势。